摘录自知乎
本人美国生命科学在读博士生,大学排名world top 20,专业排名top 20。 之所以写排名前20,是因为这样范围稍微大一些,免得有人猜出来。毕竟学术圈 很小,本人以后还想继续在这个圈子里发展。我身边有很多做结构生物学的组, 用的就是冷冻电镜,本人的研究工作也牵扯到解析蛋白晶体结构,可以算的上是 圈内人了。
与国内的结构生物学家不同,我所知道的美国的PI几乎没有人只解结构的, 更没有人不停地换不同的蛋白去解结构的,他们往往专注于一个蛋白或者同一个 家族的蛋白,深入研究这些蛋白发挥功能的机理。所以,解析蛋白的结构只是研 究工作的第一步,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对于一个蛋白,只要得到它的结构 就几乎肯定可以发一篇CNS,但是后续的工作往往跟生化相关,牵扯到的实验手 段多样,完全研究清楚一个蛋白可能要耗去一个人毕生的精力,需要提出各种 hypothesis,且并不是每篇都可以发CNS。elife,JBC,PNAS,cell reports, JCB,JMB都是可能的。这些期刊也都很好,但是国内媒体一般只认CNS。如此一 来,如果比CNS的数量,美国的很多PI都没法跟颜宁施一公比的。也正是因为施 一公和颜宁换了很多很多蛋白(或者改改条件),才有了如此数量庞大的CNS。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这份结构生物学的诺奖名单Structural Biology related Nobel Prizes,对比一下他们的publication和颜宁施一公的区别。
接下来我讲讲解析蛋白结构的大概流程。首先是需要得到这个蛋白的cDNA序 列,接着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表达蛋白,然后是长晶体(这步现在也可以没有 了),拿到晶体就可以送到专门的core去解析了。后续的工作都是由专业人员帮 忙做的,至少在我们这里我们是不需要关注结构是怎么算出来的。相信看到这里 有些人已经明白了,对于不同的蛋白,流程基本是一样的 (1. 蛋白表达纯化;2. 准备电镜Sample; 3. 做电镜;4. 处理数据;5. 发文章),需要改的就是实验 条件,当然膜蛋白会麻烦不少。据我所知(听说啊,并不是百分百确定),在颜 宁和施一公的组里,学生都是流水线作业的,学生只做自己那部分的工作,甚至 都不用读什么文献,只要照着protocol做,不同的蛋白改改条件、不停地试就可 以了,概括起来就是:费那看文献的劲干嘛?直接干不就完了?这样的好处自然 是效率很高,对老板来说是好的,可对于学生而言就不那么好了。因为phd阶段 重点要训练的是critical thinking,需要读很多文献,最终的目标是把学生培 养成independent researcher,而不是熟练的technician。虽然施一公和颜宁都 是在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美国接受的教育,但到自己当了PI之后,还是充分发挥了 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集中力量解结构,而不是像很多美国PI 那样,让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科学训练。真正的科学家,除了发发paper,另一 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人类培养新的下一代的科学家。很遗憾,在这方面, 施一公和颜宁基本做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
也许有人会问,美国人难道看不出来么?我的观察啊,他们还真看不出来! 美国学界精英层大都出身良好,内心单纯善良,把人都往好处想,所以他们其实 “傻乎乎”的,对于我们中国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许多心机完全看不透。只有中 国人最懂中国人。
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施一公和颜宁老师文章的title。把蛋白的名字换一换, 就是另一篇文章了,想必申请经费的时候也是不需要动脑子的。也可以去NIH查 一下美国做结构生物学PI的经费 https://projectreporter.nih.gov/reporter.cfm,一个R01基本每年就是30万 到60万美金,哪怕你是诺奖得主,不信可以把以上结构生物学诺奖得主的名字输 进去看看。考虑到美国的人工成本(养一个phd平均一年要5万美金),可以负责 任地说,颜宁老师和施一公取胜的关键在于中国对结构生物学不计成本地投入和 中国大陆廉价且吃苦耐劳的博士生。
无论颜宁老师还是施一公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但是,他们不是大 科学家。也远没有达到国内很多根本不懂怎么评价科学工作的媒体宣传的那个高 度。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为什么之前政府要给结构生物学砸那么多钱呢?因为有CNS啊!还有什么比 一堆CNS更能体现中国科研实力进步的东西了么?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我曾经问过身边的一个美国PI,为什么只盯着一个蛋白 研究,解完结构再换下一个蛋白,这样不就可以有很多CNS了么?她吃惊地对我 说:“还可以这样?” 看的出来,那份吃惊是发自内心的。
对于颜宁老师当选外籍院士,我不做评价。
转一个答友的评论:“我记得施一公颜宁上过央视的《大家》和《开讲啦》, 其实他俩最应该上的是一部叫《大国工匠》的纪录片。论工艺,绝对冠绝地球。” 把我都给逗笑了。
施老师颜老师喜欢背靠背发文章,可惜咱们国家不能制造冷冻电镜,要不然 还能背靠背地去纪录片《大国重器》里客串一把。
有人觉得我是在否认颜宁的贡献甚至歪曲为我认为她没有贡献,她不该当选 院士。我真的没有。“科学巨匠”怎么就贬低他们了?
其实我想说明的概括起来就是:解析晶体结构且只解析晶体结构,是一项复 杂的简单工作,是一件体力劳动远多于脑力劳动、重复性极高且成功率不低的技 术工作。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要再把自己包装成具有深邃思考的科学大 家。
一句话概括施老师颜老师的 Research:基于电镜技术的热门蛋白质三维结 构的解析工作。
科学大家可能会有很多CNS,但有很多CNS的,不一定就是大科学家。
我们的媒体喜欢造神,民众乐于拜神。归根结底,还是双膝骨骼缺钙,喜欢 跪地仰望强人。